日期:2024-12-18 11:02:33
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我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预约了内蒙古博物院和蒙古满族文化博物馆。
我先到呼和浩特市成吉思汗大街东河大桥东侧向北200米,的呼和浩特市满族文化促进会和呼和浩特市满族文化博物馆,武会文会长在会馆接待了我,但没有查阅到相关内容。因为武会长也是满族人,非常热情加上我的微信保持联系。
内蒙古博物院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沈雯雯主任对我说:博物院只是展馆、没有史料查寻。沈主任告诉我应该去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查询。
内蒙古档案馆查阅服务中心二级调研员杨晓丽主任接待的我,并让主管清代馆藏的四级调研员武彬与我对接。清代时期资料,内蒙古档案馆以蒙古文、满文为主。所以,只会汉语的查询,也只能通过蒙满科的工作人员,根据申请表帮助查找。我报关建词,也只查到区划上报资料。本以为没用,可离开查询室想象这可以说明:蒙古正蓝旗曾在北镇管理过。
我们老谱中显示的“北镇满族蒙古正蓝旗陈氏”蒙古的本意了。也就是我们先祖曾在蒙古正蓝旗的编制下,在我们北镇守城。第二天,我又返回内蒙古档案馆查阅服务中心查找。
主管清代内容的工作人员说,档案馆是按18个管理部门统一上交归档分类的。18个管理部门就是18个文档卷宗,其中17个文档卷宗都是蒙满文,归四楼收集整理二处。但两位主管人去外地出了,让我把查阅文档写齐一下。等下个星期电话告诉我查询结果。
我在内蒙古档案馆巧遇《戍边岁月》作者刘润梅。68岁的她,曾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正处级调研员。她邀我去她家送我一本,她的《戍边岁月》。还答应我,送我一套内蒙古大学佟靖仁教授编写的《呼和浩特满族史》。并介绍了她公公赵维敏的《山水画及美国风光速写选集》。我顺祝她的第二本新作《特殊军旅》早日出版。
我是北镇满族蒙古正蓝旗陈氏,家谱记载的最高历史前辈只是相当于现在的副师级。我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沈阳盛京博物馆没有查到我们这支满族蒙古正蓝旗军队的相关内容。我们祖谱上显示着:北镇满族蒙古正蓝旗陈氏。并指出我们的先辈陈自皋由沈阳派往满族蒙古正蓝旗来北镇守城。
当时满军分几块,八旗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共24旗。正蓝旗也有三个,满洲正蓝旗、蒙古正蓝旗和汉军正蓝旗。在汉军、蒙古军中,也其本是汉转满的部队。我们先祖是先汉转满的汉军,后转满族蒙古正蓝旗军队管理。
我不知道,这支蒙古正蓝旗军队是否与行政上的蒙古正蓝旗有多大关联?我两次来蒙古,也是想查找当年满族蒙古正蓝旗军队的相关资料。上次是内蒙古正蓝旗人大副主任乌云达来先生接待的我,他是主管内蒙古正蓝旗志编制的,我们还一直保持微信联系。
我想探讨我们当年汉转满的正蓝旗,先从我们的北镇满族蒙古正蓝旗陈氏谈起:
一、北镇
北镇市,辽宁省辖县级市,由锦州市代管。地处辽宁省西部,医巫闾山东麓。辽代,北镇地方为东京道所辖,境内置乾、显二州。金代,升显州为广宁府,下统广宁、同阳、钟秀、望平四县。民国二年(1913年),因与广东省广宁县重名,改称北镇县(闾山是古代五大镇山之一,县以“北镇山”得名),属奉天省辽沈道。1995年3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改北镇满族自治县为北宁市。2006年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改北宁市为北镇市。
北镇,历史上曾为北镇满族自治县。所以与满族自然存在关联。
二、正蓝旗陈氏
应是汉转满的陈氏。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正式创立;汉八旗是后来后金与明朝开战的时候建立的,其中多半是明朝的降兵降将。后来汉八旗被绿营所取代。八旗按颜色分,是黄、白、红、蓝,再分为正、镶,共计八旗。
满八旗是清朝的前身后金起兵的时候建立的,为清朝的嫡系。而汉八旗是后来后金与明朝开战的时候建立的,其中多半是明朝的降兵降将,地位低下,没有话语权。满八军旗是指按照八旗进行分类的满族人;八旗汉军的主要来源是明末主动归附后金或在之后的战争中被及其继承政权清朝掳掠于辽东的人丁,以汉人为主,也有少部分汉化女真人和曾入明为官的蒙古人等等。
三、满族蒙古正蓝旗
内蒙古正蓝旗由来:清代察哈尔蒙古八旗之一,因旗帜颜色为纯蓝色得名。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清代八旗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盟草原东南边缘。内蒙古唯一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坐落于旗境内的上都镇。
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纯蓝而得名。正蓝旗在顺治前与正黄、镶黄列为上三旗,顺治初,被多尔衮降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亲而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末达到下辖83整佐领11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我想知道,这里的满族蒙古正蓝旗部队与内地的满族蒙古正蓝旗存在着什么关联?
四、内蒙古档案馆查阅大事记
1、公元1622年3月,后金在八旗满洲内设立蒙古八旗;
2、公元1635年2月,编成八旗蒙古;
3、公元1644年3月,明王朝灭亡,满蒙八旗兵入关;
4、公元1713年,清王朝令二世总管北京、盛京、热河……;
5、公元1900年,清王朝在东三省,设三府、四厅、一洲、十二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