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11-09 09:25:32
宝鸡古称陈仓,典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发源地,嘉陵江源,建城于公元前762年,公元757年因“石鸡啼鸣”之祥瑞改称宝鸡,是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陕西省第二大城市。
宝鸡市地处陕西省关中西部,东经106°18′~108°03′和北纬33°35′~35°06′之间。东连咸阳和杨凌示范区,南接汉中,西北与甘肃省的天水和平凉毗邻。秦岭南屏,渭水中流,关陇西阻北横,渭北沃野平原。东西长156.6公里,南北宽160.6公里,总面积18117平方公里。宝鸡市辖金台、渭滨、陈仓、凤翔4个区,辖岐山县、扶风县、眉县、陇县、千阳县、麟游县、凤县、太白县8县。
宝鸡是中华文化重要支脉——宝学(宝鸡之学)所在地,有八千年文明及2770余年建城史。誉称“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社火之乡,周秦文明发祥地、民间工艺美术之乡”。远古姜水育炎帝,商末周原兴周、凤雏宫奠定四合院庭落模型,春秋雍城兴秦,镇国之宝石鼓、何尊、毛公鼎等出自于此,法门寺藏佛骨,西府社火、凤翔木版年画、泥塑等彰显中华工艺。
以下为陕西省宝鸡市以及下辖各区(县、市)地图,欢迎各位有需要的朋友浏览、下载、交流。
宝鸡市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地处陕、甘、宁、川四省区接合部,处于西安、兰州、银川、成都四个省会城市的中心位置;宝鸡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大陆桥走廊和西部陆海走廊在此交会,是通往中国西北、西南铁路交通的主要咽喉通道。宝鸡也是我国西部工业重镇、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中国钛谷。宝鸡位于陇海、宝成、宝中铁路交汇处,是我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
陈仓,古称西虢,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1963年出土于陈仓区贾村镇的何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发现的“宅兹中国”四个字,成为“中国”一词最早的记载。陈仓区位于陕西关中八百里秦川西端,东经106度18分24秒—107度34分58秒,北纬34度7分24秒—34度44分38秒之间。南依秦岭与太白、凤县毗邻,北靠陇山余脉与陇县、千阳县、风翔区接壤,西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清水县相邻,东与岐山县相连,三面环围宝鸡市金台区、渭滨二区,东西长约119.49公里,南北宽约67.78公里,总面积2580平方公里,总人口60万。
陈仓区地上地下的文物资源十分丰富,这里不仅有姜太公隐居垂钓的钓鱼台,箫史弄玉吹箫引凤的凤女楼,秦王兵养马的马迹山,元国师丘处机养生传道的磻溪宫等名胜古迹,还是著名的秦晋泛舟之役,汉刘邦暗度陈仓,诸葛孔明两伐祁山,吴介吴磷兄弟大败金兀术等重大历史事件的主要阵地;这里是唐代著名理财家、两税法创制者杨炎、清朝“大清律”的制定者党崇雅(俗称党阁老)的故乡,也是唐末叱咤风云、称雄西北的秦王李茂贞、元末割据一方的显赫人物李思齐的百年之地。
这里先后出土了一大批享誉中外的珍贵文物。唐代初年出土的石鼓,其石刻文字是迄今所见的最早的石刻文字,被视为我国石刻的鼻祖;清代出土的“虢季子白盘”、“散氏盘”,以及建国后出土的“何尊”、“夨王簋盖”为研究西周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陈仓区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物资源,为文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得天独厚的基础。
渭滨区是宝鸡市的主城区,因地处渭河之滨而得名,是全市的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宝鸡城市文明的主要富集区,位于东经106º54′02"—107º16′11",北纬34º07′15"—34º28′57"之间。南接太白县靖口镇、凤县黄牛铺镇;北与金台区硖石乡、西关、中山路街道、金陵河毗邻;东西与陈仓区磻溪镇、坪头镇相邻。东西最大距离39.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41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84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3.6万人。渭滨是姜炎文化发祥地,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的美誉,荣获“最美中国文化旅游区。
金台区以辖区元末建筑群金台观而得名,是承载着老宝鸡记忆和乡愁的城市主城区,也是宝鸡市行政中心、文化艺术中心、金融商务中心所在地。面积309.2平方公里,人口46.54万人。
岐山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宝鸡市境东北部,北接麟游县,南连太白县,东依扶风县、眉县,西邻凤翔区、陈仓区,地处关天经济区中心带,文化历史悠久,是工业强县、农业大县、文旅名县。总面积856平方公里,人口46万,是以汽车及零部件为主导的陕西省高质量发展“工业强县”,是以“岐山臊子面、岐山擀面皮”为核心的“一碗面”国家全产业链典型县,是全国最美宜居宜业宜游名县。
岐山古称“西岐”,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是中医始祖岐伯诞生地,元圣周公在此制礼作乐,《周易》《黄帝内经》成书于此,现存仰韶、龙山文化遗存、凤雏遗址等文物点500处,出土了毛公鼎、大盂鼎等国之重宝和数万片甲骨文西周文物,坐拥国家AAAA级景区周公庙、三国小镇,AAA级景区诸葛亮庙、天缘醋文化景区,周原遗址、周文化景区、召亭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等风景名胜区,周公祭典、岐山剪纸、青铜器复仿制技艺等11项入选省级非遗名录,是青铜器之乡、甲骨文之乡、转鼓之乡、民间艺术之乡、中国礼仪文化之乡、中国千年古县、中国文旅融合创新典范县、第20届亚洲旅游业金旅奖·最具特色魅力旅游目的地。
风县地处中国地形第二阶梯关中平原渭河盆地中西部,位于陕西省中部偏西,西安市和宝鸡市之间。东北与永寿、乾县交界,东与武功县、杨陵示范区连接,南与周至、眉县毗邻,西与岐山县接壤,北及麟游县地界。土质肥沃,气候温润,自古盛产小麦、玉米、油菜,素有“麦、米、菜籽油之乡”之美誉。全县辖7镇、1个街道,1个科技工业园,1个新兴产业园,116个行政村,8个城镇社区,面积720平方公里,人口45万。扶风因“扶助京师、以行风化”而得名,是西周文化发祥地、法门文化景区所在地,素有“周礼之乡”“青铜器之乡”的美誉。
凤县,古称凤州,地处秦岭腹地,嘉陵江源头,是一个因凤凰而得名的地方。据《方舆胜览》载:凤鸣于岐,翔于雍,栖于凤,因此,凤凰飞翔的地方叫凤翔,凤凰栖息的地方叫凤州。明洪武年间降州为县,凤县一名自此延用至今。凤县地处秦岭腹地、嘉陵江源头,位于宝鸡市西南端,距宝鸡市102公里,西安297公里。东邻太白山,南接汉中市,西临甘肃,北连宝鸡市。素有“秦蜀咽喉,汉北锁钥”之称。 全县总面积3187平方公里,总人口11万。
凤县古老的起源,悠久的文化历史,特殊的地理位置,流传着许多与山川关隘、树木河流、花草鱼虫、历史战争有关的传说故事,蕴涵了“铁马秋风大散关”的历史遗迹,“萧何月下追韩信”的陈仓古道,“三国演义争天下”的诸葛思计台,“中国工合协会”主要领导人路易·艾黎故居,以及记载的神话传说有唐藏西游记系列景点晒经石、黄风洞,石猴山—消灾寺民间故事景点,三岔—留凤关系列历史典故景点中白皮松、古道遗址和心红峡摩崖石刻,还有现代文明和工业科技相结合的火箭试验发射基地、金矿的炼金旅游项目等,可谓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凤翔区地处关中平原西部、宝鸡市东北,版图面积1179平方公里,人口52.5万,2021年2月实现撤县设区。古称雍,是周秦发祥之地、嬴秦创霸之区、华夏九州之一,曾作为秦国的都城长达327年,是始皇加冕、苏轼 初仕之地,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四大名酒”之一的西凤酒被称为“酒中凤凰”名扬中外,千年园林东湖誉满神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翔泥塑、木版年画盛名远播,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凤翔区位优势明显。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唐代以后就是关中西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宝鸡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支撑。
麟游县地处关中西部、宝鸡市东北部,距西安市160公里、宝鸡市110公里。麟游县地处东经107°19′—108°2′北纬34°33′—34°58′之间,东西长28千米,处于渭河支流漆水河上游,最高1664米,最低740米,平均海拔1271米。以页岭为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县总面积170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40万人。
麟游是一座千年古城。秦汉时即设县制,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隋唐时期在今县城所在地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避暑离宫—隋仁寿宫·唐九成宫,享有“离宫之冠”的美誉。隋唐两朝四帝曾20次驾幸麟游消暑避夏。隋废立储君、创建科举制度,唐名臣魏征上《十渐疏》、薛仁贵救驾等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留下了唐宫廷水井、皇家寺院慈善寺等众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历史遗迹和珍贵文物,尤为著名的是唐名臣魏征撰文、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书丹的国之瑰宝《九成宫醴泉铭》碑,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
陇县古称陇州,是陕西西大门,因地处陇山东坂而得名,是关中平原城市群三级城市和宝鸡副中心城市。位于东经106º26'36〞—107º08'00〞,北纬34º35'08〞—35º06'20〞之间,海拔800.2—2466米。版图面积2277平方公里,人口27.3万。这里历史厚重,秦襄公建都于此,开疆启土;秦始皇西巡,视这里为秦之西门;汉武帝登陇首,在此设置大震关,素有“秦都汉关”之称,汉唐以来,关山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张骞出使西域,唐玄奘天竺取经,是西出长安第一雄关。
眉县隶属陕西省宝鸡市,位于关中平原西部、秦岭北麓,渭河穿境而过。县域总面积86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3万人,是关学创始人张载故里,中国猕猴桃之乡和秦岭主峰太白山所在地。眉县文化底蕴深厚,是西周文化发祥地之一、中国青铜器之乡的重要组成部分。秦将白起、蜀臣法正、唐医王焘、共和国上将李达等历史名流辈出。宋代大儒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四为”思想博大精深、历久弥新。
千阳县地处陕西省关中西陲,位于北纬34゜34′34″至34゜56′56″,东经106゜56′15"至107゜22′31″。北靠甘肃省灵台县,南邻陈仓区,东与麟游县、凤翔区毗邻,西同陇县接壤。南北长45公里,东西宽40公里。地貌呈“七山二塬一分川”,境内海拔710—1545.5米,相对高差835.5米,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区半湿润气候,自然气候特点是四季冷暖干湿分明,秋季多连阴雨,冬季较寒冷,春季多季风,夏季气候凉爽,自然景色秀丽,环境优美,为避暑胜地。
太白县地处秦岭腹地,位于陕西省西部、宝鸡市东南,因境内有秦岭主峰太白山而得名。东与眉县、周至县、佛坪县接壤;县南与洋县、留坝县毗邻;县西与留坝县、凤县相连;北与宝鸡市渭滨区、陈仓区、岐山县互畔;距西安180公里、距宝鸡64公里、距汉中170公里。县境辖东西全长66.7公里,南北宽53.4公里,总面积2780平方公里。全县辖7镇44个行政村和2个居民社区,总人口4.7万,人口密度是陕西省乃至全国最小的县。
太白拥有秦岭第一高峰太白山、第二高峰鳌山,境内海拔介于740—3771米之间,县城区海拔1543米,是全省最高的县城。春来太白,清新自在,夏伏太白,凉爽安泰,金秋太白,香山气派,雪域太白,白雪皑皑,“避暑胜地”“天然空调城”可谓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