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11-12 09:43:56
汉南区,隶属湖北省武汉市。位于武汉市西南部。长江北岸,江汉平原东向边缘。东、南与江夏区、洪山区、嘉鱼县隔江相望,西与洪湖市、仙桃市毗邻,北与蔡甸区、汉阳区接壤。总面积287.05平方千米。2021年,汉南区常住人口16.1万人,户籍人口117456人。截至2021年10月,汉南区下辖4个街道。区政府驻纱帽街道纱帽正街109号。
1951年,属孝感专区汉阳县。1978年,成立汉南农场管理局,直隶武汉市。1984年,设立武汉市汉南区。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政区合一”管理体制。
历史沿革
远古时期,属荆州。
春秋战国,属楚国。秦灭楚后,属南郡。
西汉,属荆州牧江夏郡沙羡县。东汉献帝二十四年(213年),属魏江夏郡石阳县。
魏黄初二年(221年),属郅州江夏郡石阳县。
晋太康元年(280),属荆州江夏郡曲阳县。永兴二年(305年),属荆州江夏郡沌阳县。建武元年(317年),属荆州江夏郡汝南县。
南北朝孝建元年(454年),属郢州江夏郡沌阳县。
隋开皇元年(581年),属郢州沔阳郡沌阳县。开皇九年(589年),属沔州沌阳县。大业二年(606年),属沔阳郡汉阳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属沔州汉阳县。贞观元年(627年),属淮南道沔州汉阳县。天宝二年(743年),属江南西道汉阳县。乾元元年(758年),属沔州汉阳县。天复二年(902年),属武清军汉阳县。
五代后唐天成二年(927年),属汉阳郡汉阳县。后周显德四年(957年),属汉阳军汉阳县。
宋淳化四年(993年),属荆湖北路汉阳县。
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属湖北宣慰使汉阳军汉阳县。
明洪武元年(1368年),属湖广布政司汉阳府汉阳县。洪武九年(1376年),属湖广布政司武昌府汉阳县。
清宣统三年(1911年),废汉阳府,属江汉道汉阳县。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废道,属湖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蒲坼专员公署汉阳县。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隶属沔阳专区汉阳县。
1951年,属孝感专区汉阳县第五区、第六区。
1954年,第五区与第六区合并,建立新滩区。
1956年,新滩区改称邓南区,仍属孝感专区汉阳县。
1957年,析邓南区建立东城烷农场管理处,下辖东荆农场和南丰农场,直隶湖北省农垦局孝感专区。
1958年9月,邓南区改称卫星公社,属孝感专区汉阳县。10月,东荆农场、南丰农场合并,成立东城烷农场。东城烷农场、卫星公社合并,设立东南公社,属孝感专区汉阳县。
1959年,撒销东南公社,设立东城皖农场,直隶湖北省农垦局孝感专区。设立邓南公社,属孝感专区汉阳县。
1961年,撤销邓南公社,改称邓南区。
1966年,析邓南区置汉南农场,属东西湖农场管理局。
1972年,东城烷农场移交武汉军区湖北生产建设兵团。
1973年,兵团移交湖北省农垦局。邓南区和汉南农场仍分别隶属孝感专区汉阳县和东西湖农场管理局。
1975年,邓南区改称邓南公社,邓南公社改属武汉市汉阳县。
1976年4月,东城烷农场属武汉市。5月,改属东西湖农场管理局。
1977年,东城烷农场改属武汉市汉阳县。汉南农场仍属东西湖农场管理局。
1978年,东城垸农场、汉南农场合并,成立汉南农场管理局,直隶武汉市。
1984年,设立武汉市汉南区,同时保留汉南农场管理局的建制及职能。
2014年1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整体托管汉南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79年,汉阳县邓南人民公社划归汉南农场管理局。
1986年,撤销陡埠乡,划归纱帽镇。撤销邓南乡,设立邓家口镇。
1998年,撤销纱帽镇,设立纱帽街道。
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10月,汉南区下辖4个街道:纱帽街道、邓南街道、东荆街道、湘口街道。共58个社区、50个村。区政府驻纱帽街道纱帽正街109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汉南区,位于武汉市西南部。长江北岸,江汉平原东向边缘。介于东经113°25′—114°9′,北纬30°11′—30°29′之间,东、南与江夏区、洪山区、嘉鱼县隔江相望,西与洪湖市、仙桃市毗邻,北与蔡甸区、汉阳区接壤。东西长34.17千米,南北宽19.08千米。总面积288平方千米。
地质
汉南区地质为疏松沉积物,厚度在80米左右。疏松沉积物具有二元结构铁特征。地表结构,孤丘一般为石灰岩、页岩组成,还有的为多种异源物质的叠合物组成;岗岭、岗石为第四纪黄褐色亚黏土。西部、中南与东南沿江地区为近代石灰性河流冲积物。冲积物、湖积物覆盖于第四纪黄褐色亚黏土之上。
地形地貌
汉南区,地貌呈东南高、西北低,沿河高、腹部低,呈沿长江带状肌理形态。东北局部丘岗星罗棋布,小湖交错,港汉纵横;东南部、南部及西部为江河冲积平原以及由湖泊淤积而成的宽阔平原,地势平坦,其高程在海拔20.7-26米之间,一般在22.5米左右。
气候
汉南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阳光充足。年平均气温16.5℃,年平均降雨量1179.4毫米。年无霜期253天,常年日照2111.8小时。常年平均风速为2.9米/秒,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水文
长江、通顺河是两条过境河流,还有蚂蚁河、协子河、内荆河等自然河。
土壤
汉南区主要有3个土类,7个亚类,10个土属,38个土种。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汉南区水域总面积119.8平方千米,占行政区面积的24.5%。长江在此范围内岸线66公里,堤顶高程为31.0米,军山街南部地区一般建设地面标高22.0米;承水面15060.92公顷,在正常水位20.5米的情况下,总容积714.4万立方米。
土地资源
汉南区土地分为五级,其中一级地165996亩,占41.28%;二级地77680亩,占9.32%;三级地31882亩,占7.91%;四级地26598.8亩,占6.62%;五级地129.4亩,占0.32%。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汉南区可食用的野生植物有藜蒿、湖藕、茭白、菱角、芡实、薇菜等。有一年一熟的棉花、玉米、花生、大麦、小麦、大豆、油菜、芝麻等旱作物以及蔬菜栽培群丛。
动物资源
汉南区有野兔、刺猬、獐、鹿、黄鼠狼、水獭、狗獾、猪獾等野生动物。
交通运输
武汉地铁16号线、318国道,京珠高速、沪蓉高速、福乌高速穿过汉南区。
2021年,汉南区货运量897万吨,比上年增长21.4%;货物周转量38700万吨公里,增长37.8%;客运量4006万人,增长132.6%;旅客周转量110375万人公里,增长124.9%。
风景名胜
天兽御尊
天兽御尊,国家一级文物。是商朝晚期宫廷盛典御酒礼器,全身饰满雷纹、蕉叶纹、夔纹等3层花纹,圈足内铸铭“天兽御”3字,工艺水平极高。天兽御尊蕴含匠心制造、自强不息、包容和谐、开放友好的人文精神。1965年,天兽御尊在武汉经开区纱帽山遗址周边被发现。它先后被运到美国、德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巡回展出,曾作为湖北省博物馆馆徽。
汉阳人头骨化石
汉阳人头骨化石,国家一级文物。1997年在武汉市汉南纱帽长江边沙滩上被发现,原生地层不详,后被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该头骨化石保存有额骨和左、右顶骨,额骨保存了整个鳞部和右侧眉脊中段。据推测,该个体年龄大约在25岁至35岁之间,可能为女性,属晚期智人类型。“汉阳人”的发现,把武汉地区人类最早活动时间大大向前推移了。
地方特产
汉南甜玉米
汉南甜玉米,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汉南甜玉米,既可生吃,也可熟食,其主要特点是穗大、籽粒饱满均匀、色泽鲜亮,青棒阶段皮薄、汁多、质脆而甜。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因地处汉阳之南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