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11-13 10:52:20
《简爱》(Jane Eyre)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1816-1855年),英国小说家,生于贫苦的牧师家庭,曾在寄宿学校学习,后任教师和家庭教师。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出版著名的长篇小说《简·爱》,轰动文坛。1848年秋到1849年她的弟弟和两个妹妹相继去世。在死亡的阴影和困惑下,她坚持完成了《谢利》一书,寄托了她对妹妹艾米莉的哀思,并描写了英国早期自发的工人运动。她另有作品《维莱特》(1853年)和《教师》(1857年),这两部作品均根据其本人生活经历写成。夏洛蒂·勃朗特善于以抒情的笔法描写自然景物,作品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孤女简爱自幼父母双亡,寄养于舅母家,备受虐待,后被舅母打发到孤儿院去。孤儿院环境恶劣,但她顽强地活了下来。毕业两年后,简应聘去当家庭教师谋生。主人罗切斯特性格忧郁、喜怒无常,但经过较长时间接触,发现罗切斯特心地善良,为人正直、刚毅,渐渐对他产生了感情。当他们在教堂举行婚礼时,简痛苦地发现,原来罗切斯特有一个疯妻,简悲伤地离去。后来,与她离散多年的叔父病故,遗赠给她巨额财产。因不能忘情于罗切斯特,她重回故地,才知数月前疯女人纵火而死,罗切斯特为救她一只眼睛被砸了出来,另一只眼睛发炎也看不见了。简立刻去向他倾诉衷情,两人终缔良缘。后来,罗切斯特在伦敦医好了一只眼睛,和简爱生下了一个男孩。
简爱的人生追求有两个基本旋律:富有激情、幻想、反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简爱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呼、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反映一个平凡心灵的坦诚倾诉的呼号和责难,一个小写的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的渴望。
简爱的爱情观认为爱情应该建立在精神平等的基础上,而不应取决于社会地位、财富和外貌,只有男女双方彼此真正相爱,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在追求个人幸福时,简爱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纯真、朴实的思想感情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仆人地位而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的爱情是纯洁高尚的,她对罗切斯特的财富不屑一顾,她之所以钟情于他,就是因为他能平等待人,把她视作朋友,与她坦诚相见。
简爱是个不甘忍受社会压迫、勇于追求个人幸福的女性。无论是她的贫困低下的社会地位,或是她那漂泊无依的生活遭遇,都是当时英国下层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作者能够把一个来自社会下层的觉醒中的新女性摆到小说的主人公地位,并对主人公为反抗压迫和社会偏见、争取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为追求幸福生活所作的顽强斗争加以热情歌颂,这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是难能可贵的。一个有尊严和寻求平等的简爱,这个看似柔弱而内心极具刚强韧性的女子也因为这部作品而成为无数女性心中的典范。
爱情永远是世界的主题,世界发展的历程也展示着无数不同却真挚的爱情,曾经发生过的无数大大小小的事件,从影响世界发展走向的伟大事件中的伟大人物到家长里短市井小人物的生存故事中都不会没有爱情的存在和发展,有时候爱情还会引领故事的发展,成为伟大的爱情故事影响后来的人。世界本身就是一本书,一本故事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浅薄到高深从低微到高尚,从市井俗人到宏伟巨人,从骆驼祥子、贾宝玉、崔莺莺、白素贞、女儿国王一直到罗马大帝、拿破仑、路德维希二世等等,纵观真实事件到书中故事,爱情都是催人泪下、激人奋进、黯然神伤、欲哭无泪、相思似长、难舍难离、永不相忘,除了爱情没有任何一个故事能激发我们所有的感情基点,除了爱情也没有任何一个故事能让我们念念不忘。
爱情的主题永远是平等,平等就会有信赖,信赖就会有依赖,信赖就会有信任,信赖让你在爱情中看到整个世界,信赖让你在无话找话的废话中得到温暖,信赖会在陪伴你的无聊中度过一生,有爱陪伴的一生哪里还有有什么遗憾。张爱玲说过,也许爱不是热情也不是怀念,只不过是岁月,年深月久地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爱情经历过风雨,也守得住平凡,才最让人羡慕。
追求爱情永远是一生最重要的追求。作为一个俗人,一定会被世俗迷昏头脑,被纸醉金迷迷糊心灵,在权利、物质的角斗场里终有得有失,权利、物质的满足是那么短暂,像毒品麻醉中的幸福是漂浮在空中的烟云,在经历过的虚无中如何得到真正的安慰和满足,只有真诚的爱情。
我羡慕简爱,真的羡慕,很多时候我们无法面对内心,她那种在浪漫中的坚定和勇敢,面对现实无奈中的热爱,面对爱情来临时的奋不顾身,抛开世俗的金钱地位对爱情的冲击,投身于热火一般的爱情中,享受了幸福的人生。
浪漫无处不在,在平凡中的浪漫才应该被记忆,菜市场买菜顺便买一把花,简单的晚饭中的一道为爱添加的菜,在最平凡的时候惦记着的爱就是浪漫现实主义。我们过于现实,没有浪漫,不是对爱的不珍惜和冷漠,只是缺乏对爱的表现,不是忘记只是不能时刻记得,对爱的真诚是对生活的真诚,每一天都是过去,能给过去留个记忆,只能是爱的记忆。